刘佳:石山上“种”出花椒“绿色银行”
2025-03-15 13:37:10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谢娟娟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328

耒阳融媒3月15日讯(记者 赵娟 梁梓坤)执着奔跑的追梦人,从来无畏风雨。眼前的刘佳,举手投足间果敢精炼,谈笑风生里智慧有度,正是这样坚韧的创业者。

从2020年创办公司到培育全国麻度最高的花椒品牌,从耒阳一隅扩展到17个乡镇、2万余亩种植面积……她披星戴月近5年时间,艰辛与凯歌同奏!不仅成就了“耒椒”品牌,更是推动耒阳成为湖南花椒产业发展的首倡地,跻身“中国花椒名县(市)”。“椒”傲背后,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创业故事。今天,我们走进“耒椒”品牌创始人、椒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佳,一起分享她与花椒的故事。

刘佳原本是重庆市“江津花椒”的一名企业管理人员。2020年,耒阳市委、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到重庆考察调研,经研究比选,向刘佳所在的企业抛出“橄榄枝”,鼓励其到千年古邑耒阳大范围种植花椒,由此拉开了刘佳结缘耒阳花椒的序幕。

“2020年春,我带着科研团队来到耒阳,在紫页岩的荒山上种出了目前全国“麻味素”最高的花椒品种,其麻度达到了115mg/g,比原产地提高了228%。我们用地域取名,命名为‘耒椒’。”刘佳高兴地向记者介绍,“耒椒”色泽鲜艳、香气浓郁、麻味醇正,也正是这些与生俱来的“天赋”,她决定留在耒阳种花椒,当起了耒阳花椒种植“第一人”。

一路走来,“耒椒”在风雨洗礼中成长、在历经考验中壮大。刘佳与其公司先是碰上三年疫情,人工受限,生产停滞。紧接着,花椒基地又遭受两次霜冻和冰雪灾害,椒树几乎全被损毁,花椒产业发展举步维艰、雪上加霜。

难关难过关关过。“活过来的不仅是花椒树,还有我、企业,以及整个耒椒产业。”刘佳介绍,疫情期间,虽没有扩大花椒产业的“版图”,但攻克的技术、改良的品种带来的生态效应、社会效益是无法比拟的。她说,成功没有捷径,无非是以一步一步的跋涉、日日月月的积累,向着山巅一路进发。  

惟其不易,更显不凡。刘佳带领椒农在淝田、仁义、坛下等乡镇的石山上建千亩示范片。这些地方,以前饱受紫页岩“石漠化”困扰,生态脆弱。但花椒耐旱、耐瘠、抗逆性强,利用石缝间的微土,刘佳带领椒农在石山上种出了绿色和希望。目前,全市已发展了2万余亩花椒种植。去年6月,耒阳举办了首届花椒采摘节,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和外商,“耒椒”品牌因此声名鹊起。

“我们探索出了‘公司+村集体+专业合作社+种植户’的多联发展模式,带动了耒阳市花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。”刘佳说,目前,耒阳市椒农覆盖17个乡镇1000多农户,带动5000多人就业,其中妇女工占比78.5% ,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。花椒产业实现了从基地规划到品牌销售的“八统一”,朝着生产经营一体化、产品质量标准化努力。刘佳还计划通过建冻库、加工厂等项目,构建了全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。“就在上个月,我们与央企中铁国新举行了签约仪式,双方在资金、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深度合作,让耒阳花椒产业有了更好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机遇和实力。”   

“未来,我们计划建设5000亩智慧化花椒生产基地,到2030年,力争产业规模扩展到10万亩,把花椒产业打造成年产值10亿的‘绿色银行’。 ”刘佳说,最美的风景,不是山顶的风光,而是攀登者的足迹。她希望能有更多的新农人加入到“耒椒”产业的发展中来,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,在这片热土上实现自己的梦想,绽放出更耀眼的芳华!

一审:赵娟
二审:陈剑民
三审:陈平放

责编:谢娟娟

来源:耒阳市融媒体中心

要闻
综合
专题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